雞西,作為東北地區(qū)的煤城,正改變以往單靠煤炭“過日子”的局面,在探索資源型城市轉型發(fā)展的道路上,一片小小的桔梗正逐漸成為雞西發(fā)展的“大棟梁”。
民間有“過了臘八就是年”的說法,不管是城市還是小村鎮(zhèn),大街小巷內到處都洋溢著新年的喜慶。當人們都在忙著置辦年貨的時候,有這樣一個人還在路上奔波,只為能讓農民辛苦一年換取的勞動成果賣個好價錢。
今年60歲的臧勝利是村民眼中致富的帶頭人,現任雞東縣東保村黨支部書記的他,這幾日正與某藥企洽談合作經營模式,讓村民們地里種的藥材不但不愁賣,還要買個好價錢。
2011年,臧勝利聯合村里其他14戶農民籌集資金300萬元,成立了中藥材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,在全縣率先規(guī)?;N植中藥材,當年一共種了300畝桔梗和450畝丹參。十幾位種了半輩子糧食的農民,種藥材還是*次,結果當年就碰了“釘子”,不僅部分桔梗未成活,就是成活下來的,質量也不高,一下子就損失了10多萬元。
這件事讓臧勝利深深體會到,要向技術要效益,徹底改變傳統落后的種植管理模式。第二年,由于技術措施得當,不僅畝產量較上年相比提高了30%左右,藥材質量也有了明顯提高。2012年秋天,他帶著收獲的丹參樣本,到北京康云堂制藥、河北“三九”制藥等企業(yè)主動登門拜訪,聯系銷售事宜。經過專業(yè)部門鑒定,東保村種植的丹參,由于土質、氣候、光照、雨量等自然條件比較適宜,加之種植和管理比較科學,含有效藥物成分丹參酮達到0.6,是安徽、山東產丹參酮含量的1倍。這些制藥企業(yè)當即拍板,他們種植的中藥材有多少要多少,全包了。
通過近幾年的科學種植,藥材質量有了保障,銷路也不斷拓寬。合作社先后與“三九”藥業(yè)、吉林長白山藥業(yè)、百靈藥業(yè)、世一堂、哈藥集團等藥企建立了合作關系,簽訂了供銷合同,年定單數量在1000噸左右。目前,東保中藥材種植合作社成員已由*初的15戶發(fā)展到現在的81戶,其中貧困戶入社18戶。合作社種植中藥材的畝純收入穩(wěn)定在3000元以上。
據了解,2016年,合作社的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達到了10000畝,成為牡丹江和雞西地區(qū)*的北藥種植基地。臧勝利說,要帶領合作社不斷向七臺河、雞西周邊市縣和鄉(xiāng)鎮(zhèn)擴展,成立北藥協會,協會對有種植意向的農戶進行培訓,并提供種苗和全程技術服務、統一銷售,2017年已培訓向陽村農戶70戶,東海鎮(zhèn)農戶25戶,簽訂意向種植合同1000畝,帶動全縣發(fā)展北藥生產,合作社成立2016年成立雞東縣華雨藥業(yè)有限公司,生產中草藥飲片,預計全縣年產2000噸左右,到2020年,中草藥面積達到8萬畝,產量達到6000噸。
過去五年,黑龍江省雞西市凝聚各方力量,積極應對各種壓力挑戰(zhàn),迎難而上,砥礪前行,經濟社會實現持續(xù)健康發(fā)展。以項目建設為支撐,轉型發(fā)展蹄疾步穩(wěn),工業(yè)“雙輪驅動”提檔增速,“兩黑一綠一藥”四大主導產業(yè)產值占規(guī)上工業(yè)比重的80%以上。推進北藥產業(yè)化發(fā)展,建設雞東、綠海林業(yè)等5個萬畝北藥種植基地,種植北藥7.1萬畝,做活做強北藥“大文章”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