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、博士生導師、中國茶葉學會名譽理事長和國際茶葉協(xié)會副主席陳宗懋,于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,是我國*獲此稱號的茶學專家。
陳宗懋說,*近十年,中國每年的茶葉出口量一直在30-35萬噸左右徘徊,約占總體產量的13%-14%,這與我國作為茶產地國、種植大國是不相稱的。中國茶企出口也時常遭遇貿易技術壁壘,主要是因為茶葉進口國設立的質量安全標準,即農殘控制標準并不相同,分類很多。歐盟、日本的標準*多。農藥*殘留標準都非??量?,總體上嚴于國際食品法典標準,且沒有經過科學試驗證明,其目的就是為了設置綠色關卡,作為貿易技術壁壘的手段。
陳宗懋認為,中國應從自身做起,做好兩方面工作:一是重視茶葉質量安全,徹底根治茶葉農殘問題。這也是當前農業(yè)農村部提倡農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應有之義。要強調采用綠色防控方法來替代農藥,必要情況下用藥要盡量選用不溶于水的農藥,畢竟人們喝的是茶湯,不是茶葉本身。二是樹立標準自信,積極爭取茶葉農殘標準的制定權。一直以來,國際上都是對干茶葉進行檢測來計算農殘,并沒有考慮到飲茶習慣。因此,應實行茶湯檢測農藥殘留的辦法,2015年得到了聯(lián)合國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的認定,這就是中國標準的*勝利。另外,國內的標準也存在不夠細化、沒有與時俱進的問題。如除了茶葉,不少茶企也做抹茶、茶飲料等產品,這些茶是要吃的,標準應該更嚴格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