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棚內成千上萬支白色的營養(yǎng)棒上長滿了一朵朵飽滿鮮嫩的黑木耳;附近的標準化廠房里,一些工人正在桑枝粉碎車間、高溫除菌鍋爐前忙碌,一些工人正在將粉碎后的桑樹枝裝袋制作成袋狀的營養(yǎng)基。 11月19日,初冬季節(jié),記者在安徽安慶岳西縣來榜鎮(zhèn)關河村桑枝食用菌基地看到,采用科技手段,小小的桑枝串起一個大產業(yè)。
“我們實行‘技術服務+種植基地+貧困戶+保護價回購+統(tǒng)一品牌銷售’的經營方式,小桑枝正串起一個大產業(yè)。 ”基地負責人吳松青介紹。
安徽岳西縣蠶桑生產規(guī)模連續(xù)9年居全省*。來榜鎮(zhèn)更是全省蠶桑*大鎮(zhèn),全鎮(zhèn)桑園面積有13000畝。來榜鎮(zhèn)及周邊每年都有大量桑枝被修剪。因為找不到大規(guī)模應用的途徑,這些桑枝都被農民隨意丟棄,不僅浪費資源還影響環(huán)境。
然而,人們經試驗發(fā)現(xiàn)用桑枝種出來的木耳泡發(fā)率高,耳片厚實,膠質豐富,富有彈性。專家介紹,桑樹枝還含有號稱植物胰島素的脫氧野尻霉素,可以有效降血糖。經檢測,桑枝木耳中脫氧野尻霉素含量水平很高。在了解到桑枝對栽培食用菌的特殊作用后,2013年,吳松青回到家鄉(xiāng)來榜鎮(zhèn),在當?shù)攸h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租用當?shù)?0多畝田地,探索采用桑枝條培育桑枝黑木耳。
吳松青介紹,每年生產20萬棒黑木耳要用掉40萬斤桑枝?;匾?0塊錢一百斤收購桑樹枝。村民平均一畝桑田每年能增收500塊錢。
關河村村民楊曉春去年共收了2000多斤桑枝,賣了600多元。同時,當?shù)厝罕娺€在生產基地從事采摘和田間管理工作,每天收入在一百元左右。一年下來,小小的桑枝基地就能給村民額外帶來幾萬元的收入。 “過去當柴燒。現(xiàn)在都燒上了煤氣,當柴都用不上。正好用來種木耳,真是一舉多得。 ”楊曉春說。
現(xiàn)在,吳松青采用*新的液體制種、接種技術,工廠化、標準化生產工藝,不僅用桑枝種上了木耳還拓展出桑枝香菇、天麻等系列食用菌產品,年產菌棒300萬袋,產值1800萬元,在8個村建了13個生產基地,帶動250戶貧困戶、600戶農民脫貧致富。 “山泉水澆灌,不打農藥,不施加生長素,自然曬干?,F(xiàn)在通過網絡銷售,這些食用菌供不應求。今后種植規(guī)模還會擴大,小小桑枝一定會結出更多的致富果。 ”吳松青說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食用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