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肥少施兩成,畝均增收192元
莊稼一枝花,全靠肥當家。近日,從浙江省武義縣農業(yè)局獲悉,該縣自去年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建設以來,有機肥替代化肥工作成效明顯,全縣8098畝試點茶園有機肥施用量是往年的3-4倍,冬季畝施化肥減少20%,今年全縣茶葉比上年增產20%以上,畝均增收192元;土壤有機質含量從1.39%提高到1.47%。全縣新增有機農產品生產主體9家,累計獲認證有機產品數量64個。
浙江省武義縣是全國首批100個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創(chuàng)建縣。圍繞創(chuàng)建要求,該縣采取“五個一”措施,扎實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建設。
打造一個資源化利用平臺。為加快有機肥的推廣應用,去年,該縣建成了全縣*有機肥加工車間,年可資源化處理畜禽排泄物6000噸,生產商品有機肥3000噸,并在項目實施后擴大生產規(guī)模,達到年產1萬噸的生產能力。
組建一支專業(yè)化隊伍。該縣邀請中國農科院、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專家培訓指導、蹲點破解技術難題,通過技術合作,成功完善有機肥堆漚工藝,大幅提高有機肥質量,全縣先后建立專業(yè)化施肥服務隊4個,配備翻耕機械54臺,累計培訓茶農169人次。
開發(fā)一套施用技術模式。具體包括四種技術:農牧對接“茶-沼-畜”模式,在周邊茶園鋪設滴灌管,連通沼氣池和茶園,在茶樹根部定時定量微噴灌,實現養(yǎng)殖場沼液基本就地消納,建成示范點500畝。“水肥一體化”模式,春茶開采前一個月利用水溶性有機肥料追肥,建成示范點100畝。“有機肥機械深耕+配方肥”模式,通過開溝、施有機肥、施配方肥、機械翻耕程序,提高土壤肥力,實施8098畝,其中核心區(qū)500多畝。幼齡和老齡茶園技術管理模式,在幼齡茶園試驗“套種綠肥+還地”模式300多畝,老茶園試驗“重修剪秸稈行間覆蓋”模式1400多畝。
創(chuàng)新一項社會化推廣應用機制。從2012年開始,該縣就出臺了商品有機肥推廣使用扶持政策,每年兌現補貼資金120萬余元;同時探索具有“武義特色”的統一施肥服務機制,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源組建機械施肥服務組織,開展規(guī)?;瘷C械翻耕、專業(yè)化施肥服務,政府給予相應補貼,從而有效解決了有機肥推廣應用“*后一公里”難題。
建立一套項目監(jiān)管制度。為加強項目管理,該縣建立了“一群一車一留樣,三圖三表實時交”的監(jiān)管機制。一群,即組建項目管理群,加強供應商、業(yè)主、管理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,互相監(jiān)督,確保物資發(fā)放順利。一車,即有機肥供貨每車過磅,確保數量準確。一留樣,即有機肥每車留樣,隨機抽檢,同時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質量跟蹤檢測,確保肥料質量。三類圖,即實時上傳三類照片,分別是送貨時用戶和監(jiān)管員在送貨出庫單上簽字確認照片,貨到時駕駛員、監(jiān)管員和車、貨照片,卸貨時監(jiān)管員、施用茶農和茶園、貨照片。三張表,即記錄三張表做好檔案管理,分別是督查統計清單表、肥料出入庫登記表、企業(yè)供貨登記表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