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28日深夜兩點,山東濰坊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里車來車往、人頭攢動。一輛輛貨車、人力三輪車、農用機動三輪車、小卡車等運輸工具,滿載著一箱箱蔬菜和瓜果,排隊等待過磅。深夜兩點半到五點半,本地菜和外地菜品種在物流園分別開始交易,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從這里集散,再銷往全國,走上全國人民的餐桌。
“這幾天快過年了,物流量大,我們所有工作人員都在現(xiàn)場協(xié)助指揮交通、維持秩序。你看來自云南的油麥菜、福建的胡蘿卜、廣西的西蘭花等蔬菜都集中在這個園區(qū)。在這里,沒有經銷商買不到的菜品。”壽光農產品物流園蔬菜經營管理部副經理孫向明介紹說。
在壽光做了20年蔬菜經銷的銷售商王軍說,20年前,壽光農產品物流園的前身壽光九巷蔬菜批發(fā)市場,已經引起全國各地蔬菜經銷商的關注,“壽光的大棚菜全國聞名,各地的批發(fā)商買菜都繞不開這兒,也逐漸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外地菜進入市場流通,品種越來越多。”
作為壽光農產品批發(fā)市場里*個從云南運菜的經銷商,王軍目睹了20多年間蔬菜物流運輸?shù)淖冞w。“*初從云南拉菜,沒有泡沫箱和冰水瓶,都是用竹筐裝菜,通過沖涼水給蔬菜降溫,路過湖南還要加上草簾給蔬菜保溫。”王軍說,20年前,從云南收購蔬菜價格很低,一斤僅為幾毛錢?,F(xiàn)在不僅蔬菜運輸條件全面改善,蔬菜的品質也大大提升了,一箱蔬菜可以賣到130元,菜品優(yōu)質優(yōu)價特征更加突出。
如今,隨著市場的發(fā)展,王軍憑借多年積累的經驗和人脈,生意也越做越大。在壽光農產品物流園,他專營云南的蕓豆、扁豆等各種豆類蔬菜,在云南還和當?shù)睾献魃缏?lián)合經營起2萬畝的蔬菜種植基地。
“這幾天正是春節(jié)前銷售的旺季,每天能賣出3車菜,日銷售量為3000多箱,菜品供不應求。”王軍說,目前,園區(qū)改變了傳統(tǒng)農產品市場用現(xiàn)金結算貨款的方式,采用一卡結算制。商戶們在用IC卡交易時,通過網絡與物流園的電子結算中心相連,即時交易、即時結算,不需要使用現(xiàn)金,非常方便。
一家物流園里實現(xiàn)“買全國、賣全國”,壽光也成為全國*的蔬菜集散中心,成為全國人民的“菜籃子”。
孫向明介紹,目前壽光農產品物流園銷售的蔬菜品種達300余種,年交易量35億-40億公斤,交易額80億-100億元,輻射東北、華北、華東、華南、中南、西北等20多個省、市、自治區(qū),還遠銷東南亞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(qū)。
從蔬菜流通到蔬菜生產,從上世紀80年代成功研制冬暖式蔬菜大棚以來,以蔬菜產業(yè)為核心的壽光農業(yè),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一路發(fā)展壯大。多年來,壽光積極向全國輸出技術、人才,帶動全國農民增收致富,走出了一條縣域特色農業(yè)發(fā)展之路。
當前,我國農產品消費結構正在從“有沒有”向“好不好”轉變。為主動適應這一轉變的趨勢,壽光正以打造“中國蔬菜硅谷”為目標,把種苗產業(yè)打造成農業(yè)發(fā)展新的增長極,加快推動由蔬菜生產向種子種苗轉變,構建從育種研發(fā)到種子加工、種苗繁育推廣的全鏈條體系。
窺一斑而知全豹。2018年,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應總體較為充裕,市場運行保持基本平穩(wěn)。農業(yè)農村部監(jiān)測,2018年我國“農產品批發(fā)價格200指數(shù)”全年均值為104.4,比2017年高4.2個點;其中“菜籃子”產品200指數(shù)均值為104.8,比2017年高4.9個點。我國農產品供應充足,百姓“菜籃子”更有保障。
隨著農業(yè)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,各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在穩(wěn)定和優(yōu)化糧食和蔬菜生產的同時,調優(yōu)產品結構,調精品質結構,調高產業(yè)結構,從主要滿足量的需求向更加注重滿足質的需求轉變,促進農業(yè)供求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上實現(xiàn)平衡。我國糧食和“菜籃子”產品供給質量穩(wěn)步提升,農產品市場供需兩旺,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農業(yè)網(Agronet.com.cn)微信掃一掃: 盡“掃”天下農商情
相關新聞更多
新聞關鍵字: 農產品物流